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课程定位:
《神经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国际上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发展而成。神经生物学是以脑为主要对象,研究脑的形态、功能和机体整合功能机制的科学。脑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质量和创造能力。因此,我校将《神经生物学》设定为医学专业的基础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掌握脑的基本功能单位及其 活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掌握某些脑重大疾病的病理机制及诊治基础;了解开展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初步学习神经科学文献的阅读、分析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组成。理论课又分为初级基础和高级基础课程两部分,实践课分为技术理论与实习课和科创活动小组两种方式。具体安排如下:
2.1.理论课
(1). 初级基础理论学习:适用于基础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本科学习。教学课时为 54 学时。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篇和疾病篇两部分。
基础篇:包括绪论;神经细胞和神经信息传递;神经系统生长、发育与凋亡;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再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神经肽;神经甾体;
神经系统疾病篇:重点介绍脑常见疾病的病理机制及诊治基础,包括以下一些疾病,如基底神经节病;老年痴呆;痛与镇痛;精神活动异常的神经机制;睡眠与失眠等。
教学方式:
基础医学生:采用全双语教学,除老师课堂授课外,其中20%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文献阅读的拓展性授课方式。
7年制和8年制临床医学生:在疾病篇的授课中采用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式讲座为主。
(2). 高级基础理论学习: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七/八年制和基础医学专业十年制学生的研究生学历期间选学。教学课时为76学时。
教学内容:
神经细胞的自我更新;神经元的死亡(坏死,凋亡,自噬)调控机制;离子通道功能与脑疾病;细胞膜脂质代谢异常与脑疾病;神经递质生物转换异常与脑疾病;基因调控异常与脑疾病;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与修复。
教学方式:
A。每堂课分为两个模块,即授课和讨论两种方式组成。首先以科学研究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讨论,结合文献阅读分析问题。
B。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撰写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案。
2.2.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