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本站您也可以输入v.med2.cn进入。
【知盈医学课堂】每天更新医学视频。请牢记本站 http://v.knowwing.com 的网址 放到桌面加入收藏留言/求片

正在播放:中医诊断学第73集

中医诊断学课程介绍
  • 中医诊断学第1讲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全课程共80集,本资料由知盈医学课堂整理免费贡献。
    一、初创阶段(1984年~1985年)

        中医诊断学课程是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文革时期称为“中医基础学”,其后称为“中医学基础”)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而来的一门中医基础主干课程。1984年正式成立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在张家锡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将中医诊断学列为中医学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二、蓬勃发展阶段(1986年~2000年)

        自1986年开始我校中医诊断学课程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期和机遇,在课程建设、教材专著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绩,推动了本课程的发展。

    1、  全方位参与不同层次全国规划教材及教学用书的编写:

    86年教研室老师集体编写了中医诊断学自修教材《中医自学教材》;严石林教授88年担任编委编写了西南地区片区教材《中诊》(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92年编写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用书《中医诊断学》及《中医基础理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93年任主编编写了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94年编写《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参考书》,99年编写了《新版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张家锡教授89年自编中医专业自学考试指导丛书《中医诊断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5年担任编委编写了全国统编六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及《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习题集》。

    2、  加强课程建设,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研室着力于内涵建设,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老师用五年时间,跑遍全省各大小医院,收集拍摄了上千张望诊舌诊图片,编制成望诊彩色图谱,填补了望诊图谱上的空白,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三、探索创新阶段(2001年至今)

    1、  加强教材和专著建设,丰富课程内涵:

    严石林教授于2001年任编委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02年参与《中医诊断学》七版教材的编写,2003年编写了《中医诊断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05年参加《中华大典》的编纂,担任《中华大典·医学分典·诊法总部》的主编,全面、系统、总结了从春秋战国时代到1919年以前的中医诊法文献,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临床运用价值,2006年编写了《现代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001年张家锡任主编编写了高等医药院校协编教材《中医学基础》(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赵莺副教授2004年参加编写了国家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七年制《中医诊断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诊法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电子版《中医诊法学》 (北京协和医学音像出版社2004),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中医诊断学>( 科学出版社,2004),新版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年参加编写了《中华大典·医学分典·诊辨部》( 巴蜀书社 ,2005),2006年参加编写中医药对外教育系列精品教材《中医诊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006年参加编写中医院校案例式教材《中医诊断学》( 科学出版社  ,2006)。



    2、  探索教学方法的变革:

    为了锻炼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本教研室围绕四诊技能规范操作建立《中医四诊技能操作规范与考核方案》,并在98级学生中进行尝试性实施,以教师模拟病人,学生模拟医师,对学生如何规范运用四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并进行认真总结,受到良好的效果。在2005年增开临床见习训练课,新开18节课时,由老师模拟病人,学生分组进行四诊资料的收集,临床辨证,然后由同学评议,教师总结,大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马维骐副教授分别于2001年、2005年、2007年申请并负责四川省教育厅研究项目“《中医诊断学》多媒体及网络课件”,“《中医诊断学》远程教育课程课件” ,“《中医诊断学》远程教育课程课件重点项目”的研究。赵莺副教授于2007年负责四川省教育厅课题“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四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  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中医诊断学自1990取得硕士学位授位权,2004年取得博士授位权,至今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2 名,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4、  加强教研室建设和科学研究

    多年来教研室对教学资料、科研档案进行系统管理,并结合现代信息手段逐步建立电子档案。教研室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参与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3项,承担省级科研课题3项。

    今后,本课程将再接再励,努力进取,加强课程特色建设和教学改革,从教学、科研多方面推动课程发展,逐步扩大本课程在全国的影响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