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主要包括三部分:
1、总论:涉及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有温病学的发展史、温病的概念、病因发病、辨证、诊法、治疗和预防等;
2、各论:涉及温病具体病种,主要有风温、春温、暑温(含暑湿)、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等主要温病的病因病理、传变规律、辨证论治;
3、附篇:涉及古代著名温病学家的名著选读,主要有叶天士《温热论》和薛生白《湿热病篇》。
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进行案例式教学,引用临床实例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互动式教学,组织教学讨论,课内讨论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尽可能采用电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通过放映临床舌诊彩色图谱等,强化经典课程的直观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治常见温病的基本技能。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作为临床提高课,在讲授时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建设完善网络课堂,通过网络课堂大容量及能够实现“人机对话”的优势,拓展课堂教学课间,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目前已建成温病学网络课堂,取得好的辅助教学效果。为强化学生临床的直观感受,教研室老师临床门诊时,允许部分学生跟随老师临床门诊见习,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