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为宁波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视频共47集,由知盈医学课堂整理免费共享。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根据我校提出的建设全国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培养具有高素质、为地方建设服务的人才。本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中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医学专业一直是宁波大学生源较好的专业,每年录取分数线均位于理科前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之基础。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本专业的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与人体生理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为其它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医学实践中,使学生能够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人类疾病的起因和发展,进而提出先进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科学素养基础。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中理论课68学时。具体如下:
第一篇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24学时)
Section A Cell organization 6学时
Section B Amino acids and protein 6学时
Section C Enzymes 7学时
Section E Membranes 5学时
第二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24学时)
Section F DNA structure and replication 4学时
Section G RNA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9学时
Section H Protein synthesis 4学时
Section I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7学时
第三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20学时)
Section J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6学时
Section K Lipid metabolism 4学时
Section L Respiration and energy 3学时
Section M Nitrogen metabolism 7学时
本实验课程学时51学时。具体如下:
(1)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简介与训练 8学时
(2)血清蛋白电泳法 6学时
(3)交换层析法 2学时
(4)酶反应动力学实验 4学时
(5)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8学时
(6)转氨基作用 4学时
(7)酶活性测定 4学时
(8)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8学时
(9)生化实验技术操作 7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生理意义及其调节;
(3)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
难点:
(1)随着本学科的迅速发展,本课程已经从以物质代谢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移到了以基因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新型知识体系。为此,本课程的教学除了阐明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以外,还重点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信息传递。通过联系临床病例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介绍分子水平上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
(2)本课程名词繁多、过程复杂、新理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这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又一难点。
解决办法:
(1)组建一支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学队伍;
(2)选用国外原版优秀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及时介绍成熟的新技术;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密切结合临床病例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开展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图表和动画演示,开展形象化教学;
(5)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师生随问随答,强化自主学习的检查。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探索生命奥秘的一门科学,重要理论均是通过实验证明的。实验教学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极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本着以课程讲解内容为背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
(1)加强四大生化基本技术的训练
电泳、离心、层析和比色四大基本技术贯穿在实验教学的全过程。第一次实验课重点介绍基本原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后结合具体实验巩固操作技能,实验考试还是以这些基本技术为主。
(2)适时增加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
为配合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PCR技术,DNA分离纯化等内容。对于一些大型实验还以录像、教师示教等形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以科研带动教学
充分利用平时、短学期、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把学生吸收到教师科研中,巩固教学效果。从查阅文献开始,使学生熟悉文献综述、课题选择、方案制定、论文撰写等科研的基本过程。
1经过几年的实践,有同学参与的科研成果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和宁波大学科研成果奖二等奖,4篇论文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也有不少同学考取国内外本专业相关的研究生。